返回
影像中国网-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  

以影证史 | 烽火狼烟中不容忘却的记忆

来源:中国摄影出版社  作者:中国摄影出版社  2025-08-27 21:35:05

硝烟散去,光影长存。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8月24日《“烽火狼烟’——俞创硕战地影像回顾展、透过硝烟的镜头摄影展》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著名战地摄影家俞创硕先生的故乡——浙江嘉兴平湖市新埭镇开幕。

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中共平湖市委书记仲旭东共同宣布展览开幕。中共平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志凤,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高扬,俞创硕小女儿俞蔼琪先后致辞。

中国摄协第九届副主席、解放军画报社原社长柳军,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小川,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黄国强,嘉兴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姚建新,平湖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击,中共新埭镇党委书记潘加林和俞创硕女儿俞蔼琪共同为新埭镇少先队员代表赠送俞创硕经典影像作品

“烽火狼烟”摄影展(组图)展览由三个篇章,200余幅作品组成。第一篇章“战地风采·山河记忆”,以俞创硕在抗战期间拍摄的40幅照片,以及发表过俞创硕作品的书刊实物组成。在这些珍贵的影像中,既有平型关大捷的欢呼,也有长沙会战的壮烈,还有龙陵战役的坚韧。第二篇章“群贤撷影·烽火史诗”,汇集了抗战时期众多摄影名家的40幅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与俞创硕的影像交相辉映,共同构筑起一幅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图景。第三篇章“峥嵘往昔·幸福华章”,80幅抗战老兵的肖像与100幅表现嘉兴平湖百姓幸福生活的美好瞬间,既是对英雄的致敬,也是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视,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展场同时还因地制宜,滚动播放《嘉兴日报》曾采访过的抗战老兵口述视频、通过AI技术“复活”的俞创硕创作的老照片视频等,以多元的展品,丰富观众视听触等观感。 

出席活动的嘉宾还有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助理徐静,浙江省摄协副主席王芯克,浙江省摄协副主席、宁波市摄协主席戚颢,浙江省摄协顾问裘志伟,嘉兴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沈汉,党组成员、秘书长沈飞,嘉兴市摄协主席杨晓东,江苏金坛市摄协主席王玉华,以及嘉兴五县市两区的摄影家代表。 

展览开幕式后,主办方举办了“影像传递民族精神·镜头助推经济发展”学术座谈会,旨在探讨以影像的力量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用摄影艺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地标,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这是一个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现实意义的命题。围绕话题,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座谈会由嘉兴市摄协主席杨晓东主持。

640 (13).jpg

学术座谈会现场

李舸在座谈会上分享自己的感受;柳军分享了曾经在老山前线采访的经历;俞创硕故居负责人王璟讲述俞创硕先生的生平事迹;王芯克从学术角度解析战地摄影家珍贵历史照片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王小川介绍浙江摄影界在老摄影家影像传承创新方面的探索;裘志伟从红色摄影展览的永久性、横向性、持续性和传播性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戚颢表达了对老一辈摄影家的敬意;王玉华分享了拍摄抗战老兵背后的感动;田建明围绕新闻纪实摄影与AI技术应用讲述了自己的思考;沈汉介绍了嘉兴打造红色文化的构想与生动实践;高扬介绍中国红色影像图书出版的情况;徐静从策展过程谈影像传播的新路径。

640.png

与会领导嘉宾参观俞创硕故居。

微信图片_2025-08-27_093303_762.png

本次展览由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摄协、嘉兴市文联和中共平湖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摄影出版社、嘉兴市摄协、平湖市文联、新埭镇人民政府和平湖市摄协承办。

第一篇章

640.jpg

平型关大捷后胜利归来。俞创硕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170748_264.jpg

1937年9月,八路军向晋西北推进。俞创硕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16_270.jpg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俞创硕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19_615.jpg

机枪操练。俞创硕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22_605.jpg

警戒中的八路军战士。俞创硕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25_158.jpg

八路军帮助农民收割庄稼。俞创硕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28_112.jpg

乡民们听八路军首长报告战事形势。俞创硕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33_167.jpg

1939年12月22日,湘北大捷(血战新墙河)日军开始放毒气烟幕,新墙河前线的中国军队戴防毒面具抗敌。俞创硕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36_633.jpg

湘北大捷(血战新墙河)。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以40架飞机轮番炸中国军队阵地。俞创硕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39_272.jpg

1940年8月,中国空军的驱逐队。俞创硕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41_920.jpg

1942年1月,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夹击日军。俞创硕 摄

第二篇章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44_261.jpg

1937年秋 ,河北涞源 ,八路军在古长城欢呼胜利。沙飞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47_097.jpg

1937年,河北,保卫国土保卫家乡。沙飞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49_426.jpg

1938年,在浮屠峪长城阻击敌人。沙飞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54_588.jpg

白求恩战地抢救伤员。1939年10月,白求恩大夫在离火线不足5公里的小庙里为伤员进行手术。吴印咸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857_805.jpg

1940年冬,北岳区反“扫荡”战斗。沙飞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900_421.jpg

1940年,漳河,骑兵乘胜追击。徐肖冰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902_941.jpg

1940年,延安哨兵。徐肖冰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905_238.jpg

1941年,滦河晓渡。雷烨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907_999.jpg

1942年,飞檐走壁。河北冀中河间。石少华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910_601.jpg

1942年6月,我军某部挺进平汉路封锁线外,战斗一天,消灭伪治安军一个营。图为我军重机枪手据守阵地。流萤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913_435.jpg

1943年,华北民兵为配合主力作战,在敌寇必经之路敷地雷。石少华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915_965.jpg

1943年,鲁迅艺术学院的王大化和李波演出《兄妹开荒》。郑景康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918_243.jpg

1944年,战斗在冀东古长城一带的八路军战士靠吃炒米、野菜坚持抗日。齐观山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920_960.jpg

1944年晋察冀,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李峰 摄

微信图片_2025-08-27_214923_920.jpg

1944年9月,在地道交叉口的游击队员。石少华 摄

第三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