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秦岭山中的一个小村落转身成为了一个影像作品的呈现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杨庄街道的李魏村承载着“‘田野拾光·影像记忆’秦人秦相第二届杨庄田野摄影展”,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4月29日,开幕式在李魏村村委会的场院上举行,长安区有关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展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市民游客齐聚长安区杨庄街道李魏村,共赏表现三秦大地风土人情的珍贵影像。
展览由多位摄影家作品领衔,多家摄影协会的力作出手,还有众多的投稿作品,总计500余幅摄影作品参加展出。作品以不同代际视角讲述城乡故事、解构乡土叙事,勾勒出乡村振兴浪潮中的影像图谱,形成有趣的对话空间,为观众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国城乡变化和乡村振兴的独特窗口。
展览大胆突破传统展馆边界,将展品搬进田野阡陌、落户农家庭院,以长安有海·青年乡创空间为核心展区,6条村巷为主要展示廊道,13户农家小院变身灵动展区,农家烟火、民宿茶香与作品中的人文故事相映成趣,镜头语言与乡土气息在生活场景中深度交融,实现文化与乡土的诗意对话。
在杨小兵、王润年个展《城 ·乡》展区,两人的黑白老照片与彩色新作形成鲜明对比。夜色下的城市和人们五彩斑斓的夜生活与烟火气息浓厚的乡村院落村民生活在展厅相遇,这便是“城·乡”摄影艺术展精心营造的时空折叠场域,当我们在数字时代重构生活方式时,这场展览以光为笔,捕捉城乡美学的交融与共生。摄影师试图通过影像对话,“乡,出落了城;城,回到了乡;个体的叙事,言表了轮回的玄妙!”
许安平个展《八十年代大学生》用“那个年代很夏天”,讲述他所拍摄的那个年代大学生的故事,照片中溢出的珍贵和难忘,让人感慨。
在13座农家院落内,十三位名家作品被一一呈现在院落中,农家烟火、民宿茶香与作品中的人文故事相映成趣,镜头语言与乡土气息在生活场景中深度交融,实现文化与乡土的诗意对话。
在六条村巷为主要展示廊道里,多家摄影协会用热烈的影像作品拥抱这个小村落,光影成为了最深情的叙事者和可触摸的艺术品,为这座村落增添了靓丽风景,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气息。
著名摄影家胡武功对此次参展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当下AI技术势头正猛,但更显示出纪实摄影的珍贵。纪实摄影是最贴近生活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一,希望各位影友要继续回归乡土,坚持用镜头记录生活。
策展人叶子胜女士表示:那些被岁月浸润的乡村肌理,人文传承的温暖,影像画面的质感,以及人与自然共生的永恒命题,都在展览的作品中娓娓而现,融入秦岭脚下的烟火日常和古村新生的澎湃脉动,这里既有农耕文明的集体记忆,也有现代性浪潮下的个体叙事,愿此记忆沉淀永恒。未来,还将持续探索“艺术介入乡村”的可能模式,让影像不仅是记录的工具,更成为激活在地文化基因的催化剂,“秦人秦相第二届杨庄田野摄影展”愿作一扇窗,让世界看见中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也让秦岭山中乡村听见世界回响的艺术心跳。
这场摄影展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一面映照乡村振兴进程的明镜。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腾飞,更是人的觉醒、文化的复苏与生态的重生。当镜头持续聚焦这片热土,我们看到的将是更加立体、生动、充满希望的中国乡村新貌。
展览将不设撤展日期,以期让摄影作品长期留在那里,与村落相得益彰。
参展作品
这次参展的名家摄影师有十三位,都是在陕西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摄影名家。这十三位摄影家的作品被安置在西安市长安区李魏村的十三个农家院落中。由于院落的各不相同,作品的呈现方式也随之变化,各领风骚,独具一格。十三位摄影家(按姓氏拼音排序)简介及作品如下:
安永灿:摄影家、策展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院陕西分院客座教授;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第五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展览委员会副主任。
安永灿作品《岁月·难忘陕北1989》
白冬泉:摄影家,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工作生活在陕西省延安市,一直关注陕北的影像变迁,黄土地上的民生百态,出版的画册有《故园》《宝塔山下》《故园ll》。
白冬泉作品《宝塔山下》
曹红军:摄影家,从事摄影三十多年。第 27 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会推荐作品获奖者。个举办展《匆匆》《浮生》,出版画册《对话唐陵》。
曹红军作品《西出阳关》
陈团结: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陕西摄影奖、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获得者。曾被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抗击SARS优秀摄影工作者”和“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出版《终南隐士》《终南访禅》《民间纪事》《山居的智慧》《净界》等文图书。
陈团结作品《渭水秋歌》
冯晓伟: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十届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冯晓伟作品《西府百姓》
刘彩霞(笔名:采暇):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百青人才”;陕西省第20届摄影艺术展纪实类一等奖获得者。
刘彩霞作品《秦人秦腔》
刘芳: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嘶风》入选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并被中摄协收藏;《起风了》获陕西省第20届摄影艺术展纪录类二等奖。
刘芳作品《起风了》
牛童:95后,导演、摄影师,高校教师。作品《快递》在德国、法国获重要奖项;两次获1839摄影奖提名,创作主要涉及影像、装置与文本等媒介,关注空间气质与城市化相关议题,并从事策展工作。
牛童作品《快递》
秦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第五届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纪实摄影委员会秘书长。作品入选《中国摄影50年》《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40年》《希望的田野》等,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美术馆、上海图书馆、崔振宽美术馆、陕西省档案馆、图书馆、西安档案馆等收藏;曾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作品奖;两次获得陕西摄奖。出版有《四方爱》《走街》《串乡》《拆迁》《城里城外》《老西安》《大唐帝陵三百里》《未曾远去的村落》《西安宗教文化概览》等摄影著作和图文书。
秦岭作品《烟火》
王振龙: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曙光学校”志愿者。“瓜农”系列作品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水摄影节摄影展,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获第六届陕西摄影奖。
王振龙作品《瓜农》
杨洪波: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届、第十届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陕西首席代表处主任,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秘书长,第五届主席团副主席兼秘书长,第六届主席团秘书长。
杨洪波作品《西岳华山》
杨喜龙: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参加大理国际摄影双年展、平遥国际摄影展、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韩国仁川东亚文化城市国际影像艺术节、举办个展《外观的记忆》、编辑焦景泉先生的画册《焦景泉·摄影·访谈》策划个展;出版画册《我之所见》。
杨喜龙作品《外在记忆》
左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大画幅摄影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现代摄影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电影学院兼职教师。
左伟作品《在地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