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国摄影家协会航空(无人机)摄影委员会的第一次工作会在位于北京金宝街的《中国摄影》画廊召开。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协航空(无人机)摄影委员会主任鞠鹏,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克伟,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专委会工作处处长李文敏,中国摄协航空(无人机)摄影委员会委员万全、王建华、杨勇、杨景初、郑伟杰、陶冉、秘书长李波出席了本次会议,委员罗韬以视频连线方式参会,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猛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郑更生、鞠鹏为航空(无人机)摄影委员会的委员们颁发了聘书。
工作会现场
郑更生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隐形战斗机、大型商用客机以及无人机科技等国防和民用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这是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中国的航空及无人机摄影师们就是这个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他们以影像的方式为中国的航空事业添砖加瓦,用心、用情、用功地为时代画像,用富于新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开拓摄影创作的新境界。在行业快速发展,技术与人员储备逐渐丰厚的前提下,中国摄影家协会航空(无人机)摄影委员会的成立正当其时。
作为本次工作会的重要内容,与会嘉宾围绕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专委会如何赋能中国航空(无人机)摄影文化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展开研讨。
作为航空(无人机)摄影委员会的发起人之一罗韬首先发言。他回顾了本摄影委员会从筹备到成立的大致过程。他表示,在未来委员会将运用行业优势,与更多航空机构和企业对接,为航空摄影师创造出更多拍摄机会,推出更加优异的作品,推动航空摄影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万全从个人对航空摄影的兴趣爱好如何转变为一项成熟事业为线索展开讲述,他的个人经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航空摄影不断进步的过程。他希望能有更多的航空摄影爱好者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中国航空摄影文化的整体水平才会提升。专委会可以起到了一个接口、转接口和桥梁的作用,为整合航空摄影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陶冉表示,航空摄影不仅仅是对飞行器的记录,更是对航空产业、与之相关的人以及社会影像的深刻反映。随着技术的发展,航空摄影已经超越了飞机摄影本身,成为了记录大历史大事件的重要手段,他希望航空(无人机)摄影委员会成立以后,能够在学术引领、专业指导、政策扶持等方面对行业形成更加扎实、具体的帮助。
除了航空摄影,出席会议的无人机摄影领域的专家也纷纷从当下行业的发展状况出发展开讨论。
王建华在现场介绍了无人机创新项目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运用无人机技术实现对新闻现场、图片故事等领域传统报道方式的突破,并且探讨了无人机摄影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通过社交媒体矩阵打开国际传播新空间的探索与实践。
杨勇表示,在这个科技与艺术深度交融的时代,航空(无人机)摄影文化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推动其创新性发展,航空(无人机)摄影委员会需要承担重要使命,积极发挥作用。他从“加快数智化建设”“举办高规格赛事”“加强国际交流”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郑伟杰建议,既要加强航空及无人机摄影对已有摄影门类的借鉴与运用,又要研究该领域如何推动摄影文化的创新发展。
杨景初对未来航空(无人机)摄影委员会的功能提出一些设想。他认为,专业委员会在赋能中国航空(无人机)摄影文化创新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明确定位、组织培训、争取政策支持、搭建交流平台、引进行业经验、关注社会价值、保护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工作,专业委员会将有效推动无人机摄影文化的繁荣发展。
王猛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无人机产业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他认为,作为无人机生产和应用大国,低空经济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024年是全国低空经济产业大发展的起始之年,特别是今年两会以来,29个省市将“低空经济”写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他用详尽的数据让大家看到中国无人机行业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
与会委员还学习了《中国摄协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
鞠鹏对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充分肯定。他回顾了2024年中国摄协航空(无人机)摄影委员会的工作,并表示未来委员会将以下工作作为重点: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本行业的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加强服务,助推行业繁荣进步;加强协同,通过委员之间以及与中国摄协其他专业委员会的更多交流学习,共同努力把航空无人机摄影这项事业做得更好。
中国摄协领导与委员、嘉宾合影
会议的最后,委员们一致表示,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的领导下,大家将积极投身到航空与无人机摄影艺术的实践中去,为推动中国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