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法建交 60 周年的纪念活动之一,2024年12月1日,《17岁我们无所顾忌——吉勒·卡隆摄影展》在沈阳1905艺术空间举办。展览呈现法国著名摄影家吉勒·卡隆(Gilles Caron)的作品,展现他在1965至1970年间拍摄的人物肖像。
开幕式现场(现场图片来源:1905文化创意园,下同)
辽宁省外事办公室办涉外管理处处长郭领军,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刘克斌,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邓颂,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辽宁摄影家协会主席线云强,沈阳市外事办公室办副主任叶航,辽宁省美术协会副主席、沈阳大学副校长解勇,鲁迅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院长林简娇,沈阳市铁西区区委书记郭忠孝,沈阳壹玖零伍文化创意园董事长任伟,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影像文化学者、策展人朱炯,法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罗毅睿(Emmanuel Loriot),法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合作领事夏莱娜(Charlène Mwepu-Bros),澳洲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美迪娜(Medina Hajdarevic),德国驻沈阳总领事馆领事白雅荷(Beate Kayser),领导和嘉宾参加了开幕式。1905文化创意园创始人徐比莉与辽宁卫视《第一时间》主持人刘鑫共同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以《17岁我们无所顾忌》为题,是借用了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阿尔蒂尔·兰波的诗篇,意在呈现如闪电般划过摄影史天空的吉勒·卡隆,如何以他青春的激情,热烈投入对世界的探索和影像见证。精选的55幅肖像摄影作品,是卡隆聚焦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时期的演艺文化人物,观察反思摄影师工作的作品,以及反映法国社会生活中的人,其中还包括亚洲肖像小单元。
卡隆被法国摄影师吉勒·卡隆,被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 Bresson)称为“法国的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是现代摄影史上极其特殊的一位摄影师。尽管职业生涯短暂,但其却为法国新闻摄影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卡隆1939年7月8日出生,1966年12月,加入伽玛图片社的创始团队,从此,世界各地的重要现场皆有他报道的身影。对热点事件持续关注,让他在短短几年内就达到了一般人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1970年4月5日,年仅30岁的卡隆在柬埔寨红色高棉控制区失踪。在记录热点事件之余,卡隆也从未停止热爱法国“新浪潮”电影和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音乐。他记录戈达尔、特吕弗的电影片场,甚至担任时尚摄影师。这看似与他标志性的战地摄影身份格格不入,却在他的美学词汇中留下了重要的印记。无论是在新闻事件现场,抑或是艺术活动现场,他所关注和表现的始终是“人”。卡隆饱含情感地洞悉“人之美”,穿越社会文化的距离,以闪现人性光辉的历史性影像,搭建与世界共情的桥梁。
本次展览由朱炯担任策展人。她历经两年对卡隆进行深入研究,从肖像这一角度切入,展现卡隆影像作品的特质。展览不仅述摄影师卡隆的传奇人生,从他的个体出发,突出了报道摄影的魅力,回望与书写他的摄影的来路,也通过摄影史的转型,呈现了在艺术空间中摄影艺术的全新表现形式。
展览得到了吉勒·卡隆基金会和法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吉勒·卡隆基金会于2007年12月17日成立。在多年的努力下,基金会收集、整理了卡隆的全部影像档案,包括十余万张照片、数千个胶卷。卡隆20世纪60年代的报道摄影作品经由文化研究和艺术策展,作为本年度1905艺术空间年末大展,不仅将卡隆的影像遗产发扬光大,也为影像艺术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实践。本次展览借由凝视卡隆摄影作品,也向他所代表的银盐胶片时代致敬。
作为此次展览的艺术总监,徐比莉分享了她的思考:“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些经典摄影作品,我们不仅从视觉层面进行解读,更从背后的社会历史脉络出发,追溯它们所承载的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她强调:“通过这个展览,我希望观众能够看到卡隆如何通过镜头捕捉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事件记录。他的作品不仅是情感的回应,更是对世界的深刻观察与表达。”
1905年是第一个工业企业萌生的年份,沈阳成为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同年,沈阳铁西工业区始建,开启了百年工业史。1905文化创意园以此命名,坐落于铁西重型文化广场之上,在工业框架中,注入文化、艺术的灵魂。2012年,1905文化创意园项目改造启动,完整保留着工业遗址的原貌和工业风格,与大型雕塑“持钎人”交相呼应,形成展现百年工业历史的文化地标,让这个占地4000平米的老厂房蝶变成10000平米的国际化艺术生活聚集地。
作为城市的公共艺术空间,1905文化创意园以“艺术、体验、分享”为品牌理念,融合国内外文化活动资源、本地文化资源、艺术家资源、音乐团体资源、戏剧团体资源、文创人群资源,以“艺术空间、文化演出、文创商业和文化活动” 四个产业载体,搭建艺术生活方式体验和文化消费空间,成为东北标志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致力于将“向公众传达艺术文化价值和美学观念、成为艺术家进入市场的纽带、定位城市公共艺术空间并引领城市的多元文化发展”为目标。
中法文化之春作为中国境内首个外国艺术节和法国境外最重要的法国艺术节,每年的五月末启动,始终坚持让艺术跨国跨界的初衷,推动中法两国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1905作为辽宁省和沈阳市的对外友好文化交流基地,从2013年开始合作举办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超过500场,其中包括艺术展览、戏剧、电影、音乐、文学交谈等,合作过的法国艺术家也已超过300位。
部分展出作品
巴黎塞纳河河畔,1968年 吉勒·卡隆©Fondation Gilles Caron
1966年5月,吉勒·卡隆离开巴黎社会新闻社后,在Vizo摄影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为一家名为照相服务(Photographic Service)的时尚摄影机构工作,学习如何拍出“氛围感”©Fondation Gilles Caron
巴黎塞纳河边上德里尼浴场,1968年6月10日 吉勒·卡隆©Fondation Gilles Caron
法国巴黎楠泰尔大学,1968年4月 吉勒·卡隆© Fondation Gilles Caron
刚加入军队的柬埔寨青年,1970年4月 吉勒·卡隆©Fondation Gilles Caron
报刊亭前的儿童,香港,1967年10月 吉勒·卡隆©Fondation Gilles Caron
吉勒·卡隆的摄影小样,在摄影棚里拍摄的摄影师和女模特。在本次展览中,将整版小样用墙布喷绘方式制作,把原来选出来的好照片打印,用红色镜框装裱以模拟卡隆标的红线,并镶嵌在小样里面;还把这版小样中最后一张坏了的照片(图中右上角)打印制作为大尺寸来装裱呈现。©Fondation Gilles Caron
一位画家,以街头防暴警察为现场模特,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绘画速写,1968年5月 吉勒·卡隆© Fondation Gilles Caron
大学学生,1968年5月© 吉勒·卡隆基金会 Fondation Gilles Caron
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在电影《周末》的片场,法国,1967年9月 吉勒·卡隆©Fondation Gilles Caron
意大利传奇电影女星暨摄影师吉娜·劳洛勃丽吉达(Gina Lollobrigida,右)和卡罗尔·圣约翰(Carole St. John)在《苏丹人》(Les Sultans)片场,1966年 吉勒·卡隆©Fondation Gilles Caron